员工天地

首页 / 企业动态 / 员工天地
归乡札记:念母安康
发布时间:2025-08-02     作者:   分享到:

车轮碾过熟悉的乡路,临近山坡拐弯处,我总会习惯性按两声喇叭。从前这两声鸣笛落下,那只通人性的老狗准会摇着尾巴奔来,母亲也一定站在坡上,望着我归来的方向,眼角眉梢都堆着笑。可这次推开车门,只看见母亲坐在厨房旁的树荫下,见了我第一句就带着些委屈:“你是不是上班很忙?怎么三四天没打电话了?” 一句话像根细针,轻轻扎在心上,鼻子骤然发酸,我只能蹲下身轻声说:“妈,我这不是回来陪您了嘛。”

母亲的身子,打去年冬天就垮了。想起二十一年前,她还不到五十,就被一身病缠上,茶饭不思,整日闷坐着不说话。我们带着她从墟场小诊所查到镇卫生院,再到县医院、市中心医院,最后三次往省城湘雅跑,才算把她从病痛里拉回来,也让父亲紧锁的眉头松了些。可如今,病又找上了门,不仅让她浑身不得劲,连性子都慢慢沉了下去,没了往日的精气神。

三弟在厂里做工,只要得空,就会带母亲去路边诊所量血压、测血糖,或是请村医上门打点滴。每次看完,他总会第一时间给我发微信,字里行间都是急:“哥,妈今天精神还是不好。” 最让我揪心的是那次,清晨五点天刚露鱼肚白,手机突然响了,是父亲的电话。他的声音低沉又无助,像是熬干了力气:“娃,你妈这一宿,又没合眼。” 挂了电话,我才真正明白,再多的电话问候,都不如回家陪她坐一坐。

记忆里的母亲,总是什么都不怕,也总闲不住。房前屋后那片贫瘠的土地,她硬是凭着一双手打理得井井有条,一年到头难得歇上几天。小时候,她把粗布枕巾剪成两片,一针一线缝好给我们当洗脸巾,小弟总抢着要花色好看的那块,揣在怀里不肯放;为了让我们改善生活,她天没亮就喊我和大哥起床推磨做 “发粑子”,磨盘转着,她的汗水也顺着脸颊往下淌;我小学六年级参加国庆大合唱,老师要求穿 “上白下蓝”,她攥着家里仅有的钱,带我去集市裁布,直到看着我穿上新衣出门,还反复摸了又摸,怕哪里没弄好。

可现在,母亲终于坐下来了。从房间挪到堂屋,又从三弟家的一楼转到厨房外的凉棚,她总在找一个能让自己 “轻舒” 些的地方,在有限的空间里辗转,试着忘了身上的疼。我们带她做了不少检查,也试了各种疗法,可遵医嘱吃了些药,效果却不明显,反而因为副作用,让她变得恍惚、多疑,越发离不开人。从前她打理得好好的菜园,如今荒了大半;洗衣做饭这些事,也全靠父亲默默扛着。有次舅姨来探望,我忍不住说:“好久没吃过娘炒的菜了。” 话一出口,才觉出满心的伤感与无奈。

这次回家,我陪母亲坐在凉棚下,听她聊左邻右舍的琐事,说十里八乡的传闻;父亲捧着他的大茶杯坐在一旁,时不时插句话,发表些他的 “独特见解”;我给他们讲些能听懂的 “时事”,也说些孩子们在外的近况,哪怕刻意 “报喜不报忧”,只要能换二老一笑,就觉得值。那只老狗也还在,趴在我脚边撒娇,要我给它挠痒痒。门前的大垱湖边,依旧郁郁葱葱,可我心里清楚,这片熟悉的景象里,最让我牵挂的,还是母亲的安康。

如今每次回家,我都盼着能再听见母亲笑着说 “你回来了”,盼着能看见父亲在田埂上张望我的身影,更盼着有一天,能再吃上一碗她亲手盛出的、热气腾腾的辣椒炒肉。娘,愿你早日好起来。